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
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
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
你不能把香蕉皮駡進垃圾筒
大學階梯教室裡,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。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,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,反應異常熱烈,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,要一睹教授的風采。離開演講還有十分鐘,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,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,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,在抬腿避開時,都不忘埋怨兩句:是誰這麼缺德?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!組織者是怎麼搞的?現在的人,什麼素質?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,坐到自己的位置上,靜等著教授的光臨。
幾分鐘後,教授準時到達。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,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。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,大家都伸長脖子,看教授的一舉一動。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,勃然大怒,指著它大聲說道: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?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!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,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?你太不象話了!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,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,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。教授沒理會,繼續憤怒,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。聽眾席上,有學生不耐煩了,大聲說:算了吧!教授,別費力氣了,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教授聽了,突然,轉過頭來,滿臉紅光地笑了,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,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,用紙巾擦擦手說: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?能再說說嗎?教室頓時靜了下來,沒人說話。
教授說:我聽見了,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!這時,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,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。大家最初哄笑著,慢慢變得雅雀無聲。教授說: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,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,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。
但對你們來說,明白道理是一回事,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,卻又是另外一回事!我相信,在坐的幾百名同學,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,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,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。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,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;埋怨環境污染,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;咒駡腐敗和貪污,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;感歎道德水準下降,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.
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。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。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,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!這些做法與心態,無限放大了消極面,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。
事實上,社會的每一分進步,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,如果我不亂扔垃圾,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;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,世界就乾淨了一分;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,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。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,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,因而,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,抱有信心。
記住,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,你得行動!從現在開始!
幾分鐘後,教授準時到達。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,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。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,大家都伸長脖子,看教授的一舉一動。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,勃然大怒,指著它大聲說道: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?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!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沒有環保意識,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?你太不象話了!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,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,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。教授沒理會,繼續憤怒,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。聽眾席上,有學生不耐煩了,大聲說:算了吧!教授,別費力氣了,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教授聽了,突然,轉過頭來,滿臉紅光地笑了,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,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,用紙巾擦擦手說: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?能再說說嗎?教室頓時靜了下來,沒人說話。
教授說:我聽見了,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!這時,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,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。大家最初哄笑著,慢慢變得雅雀無聲。教授說: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,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,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。
但對你們來說,明白道理是一回事,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,卻又是另外一回事!我相信,在坐的幾百名同學,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,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,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。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,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;埋怨環境污染,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;咒駡腐敗和貪污,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;感歎道德水準下降,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.
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駡。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。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,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!這些做法與心態,無限放大了消極面,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。
事實上,社會的每一分進步,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,如果我不亂扔垃圾,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;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,世界就乾淨了一分;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,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。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,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,因而,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,抱有信心。
記住,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,你得行動!從現在開始!
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
不講恭喜發財…拚經濟
過年,看到親友都要說些吉利的話,我們最喜歡講的是恭喜發財,可見中國人過去多麼渴望過富裕生活。現在絕大多數人已不再講恭喜發財了,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國家未來經濟好轉。要將經濟弄好,應該是全民共同的願望。要搞好經濟,該怎麼做,卻好像沒有一個全民的共識.
我們不妨看一看全世界經濟非常好的國家,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工業技術水準高。要評估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準,不能從能不能生產某種產品來看,而要看能不能自行製造並設計生產這些產品所需要的儀器和機器、關鍵性零組件、關鍵性原料,以及自行設計生產的製程。以面板而言,我們的機器、關鍵性零組件和關鍵性原料,都來自外國。我們雖然一直以半導體工業為榮,但生產半導體的儀器全部來自外國,在我們生產半導體以前,這些國家已經賺走了大把的銀子。
為何我們技術落於人後,我有些想法:
一、我們幾乎沒有「精益求精」的精神,我們只求「新而求新」。舉例來說,手機裡有一個中央處理機,這個中央處理機來自英國;這一類的中央處理機,政府曾經投下大筆資金發展過,但雛形完成就放棄了。政府的高級官員不喜歡我們研究員將研究成果一再地改良,而要求他們去做另一個新奇的研究。最後結果是:我們什麼都不會,我們什麼都不精。那家英國公司並沒有什麼偉大的發明,他們只是一直在改善成品,現在全世界有百分之七十的這類中央處理機,都是他們生產的。
二、國人喜歡打高空,而不願意將基礎打好。如果我們想要有精密機器,就必須精通自動控制的技術,但我們似乎不太喜歡將自動控制的技術弄好。我們的機械工業如要有像歐美日那樣的水準,起碼應該弄好機械設計的能力。如果要有很高級的通訊工業技術,必須精通類比線路設計。但是機械設計不屬於政府官員所重視的高科技,類比線路設計更是如此了。這些研究,都是往下扎根的技術,政府官員所喜歡的卻是「前瞻性」的花樣,這種「往後看」的技術,毫不起眼,沒有人支持。我們的工業技術,真是屬於淺盤型的。
三、我國好像沒有雄心壯志。以韓國為例,他們老是在想做出非常難做的產品。就以通訊技術而言,韓國下定決心,發展所謂CDMA技術。當年我們知道他們在做這件事,一定笑他們傻,現在韓國已經有了這種技術,我們下一代的手機一定要用這種技術,但我們完全沒有這種技術。真希望國人重視工業水準升級問題,沒有高的技術水準,工業產品不會有高附加價值,我們的工廠會陸續地移到大陸去,產品也不太可能銷到日本和歐洲去,而只能長期地依賴中國大陸的市場。要提高技術水準,一定要務實,絕不可以又提出什麼打高空的所謂高科技計畫,政府真應該鼓勵國人努力地將基本工夫練好。
文/李家同(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)
我們不妨看一看全世界經濟非常好的國家,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工業技術水準高。要評估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準,不能從能不能生產某種產品來看,而要看能不能自行製造並設計生產這些產品所需要的儀器和機器、關鍵性零組件、關鍵性原料,以及自行設計生產的製程。以面板而言,我們的機器、關鍵性零組件和關鍵性原料,都來自外國。我們雖然一直以半導體工業為榮,但生產半導體的儀器全部來自外國,在我們生產半導體以前,這些國家已經賺走了大把的銀子。
為何我們技術落於人後,我有些想法:
一、我們幾乎沒有「精益求精」的精神,我們只求「新而求新」。舉例來說,手機裡有一個中央處理機,這個中央處理機來自英國;這一類的中央處理機,政府曾經投下大筆資金發展過,但雛形完成就放棄了。政府的高級官員不喜歡我們研究員將研究成果一再地改良,而要求他們去做另一個新奇的研究。最後結果是:我們什麼都不會,我們什麼都不精。那家英國公司並沒有什麼偉大的發明,他們只是一直在改善成品,現在全世界有百分之七十的這類中央處理機,都是他們生產的。
二、國人喜歡打高空,而不願意將基礎打好。如果我們想要有精密機器,就必須精通自動控制的技術,但我們似乎不太喜歡將自動控制的技術弄好。我們的機械工業如要有像歐美日那樣的水準,起碼應該弄好機械設計的能力。如果要有很高級的通訊工業技術,必須精通類比線路設計。但是機械設計不屬於政府官員所重視的高科技,類比線路設計更是如此了。這些研究,都是往下扎根的技術,政府官員所喜歡的卻是「前瞻性」的花樣,這種「往後看」的技術,毫不起眼,沒有人支持。我們的工業技術,真是屬於淺盤型的。
三、我國好像沒有雄心壯志。以韓國為例,他們老是在想做出非常難做的產品。就以通訊技術而言,韓國下定決心,發展所謂CDMA技術。當年我們知道他們在做這件事,一定笑他們傻,現在韓國已經有了這種技術,我們下一代的手機一定要用這種技術,但我們完全沒有這種技術。真希望國人重視工業水準升級問題,沒有高的技術水準,工業產品不會有高附加價值,我們的工廠會陸續地移到大陸去,產品也不太可能銷到日本和歐洲去,而只能長期地依賴中國大陸的市場。要提高技術水準,一定要務實,絕不可以又提出什麼打高空的所謂高科技計畫,政府真應該鼓勵國人努力地將基本工夫練好。
文/李家同(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)
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不能用的三種人
不能用的三種人
在我長期的工作經驗中,我最怕遇到三種人:笨、慢、懶,這三種人被我列為三不用,因為團隊中只要有這三種人,輕則降低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節奏,嚴重的則會損害組織整體的工作成果。只要有這三種人,要不就改變他們,要不就趕走他們。
第一種人--笨,是情節最輕的,這種人最明顯的劇情是:被動,你交代什麼事,他就做什麼,而且通常是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。剛開始我還不敢把這種人列為不能用的範圍,因為人有賢愚,智商有高低,我們怎能嫌棄智商較差的人呢?但經過仔細的觀察,這種人通常不是真的笨,他們在很多其他地方是聰明的,只有在工作上笨,或者應該說是「裝笨」,因為聰明的工作者是自我麻煩,在組織上會越來越忙。這種人的「笨」,是因為不肯花心思在工作上,不具研究精神,不想把事情做好,最後因為態度的消極而變成主管眼中的「笨蛋」!
第二種人--慢,表面的問題也很輕微,因為他做事往往慢一拍,通常無法按照你的期待完成任務。剛開始我也一樣,有人急如烈火,有人後後而來。更何況,慢還有一種正向的解釋,那就是「慢工出細活」、「忙中會有錯」,凡事仔細思考之後,才能一步步穩當的把事情做好。我眼中慢的人通常會用這種理由來告訴我,不應急、不能急,要慢慢來!但長期下來,我終於能分辨:因深思熟慮而慢,還是本質上,習慣性的慢的差異。深思熟慮的人,必要的時候,節奏是可以快的,而習慣性的慢,是無可救藥的拖延,往往要別人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,這種習慣性的慢,就不是我能忍受的。
至於第三種人--懶,則是毫無爭議不可用的人,這種人最明顯的特徵是: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基本上是不做事的人。而一旦被逼得一定要做事,他們通常會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。而且最嚴重的是:他們會盡其可能的簡化工作方法,簡化工作流程,甚至不惜犧牲品質,目的只有一個--要減輕自己的工作量,減輕自己的付出。「懶」只是這種人的表徵,其實所有的問題來自他內心的工作態度的不正確,想用最少的投入,得到最大的工作成果。這是投機取巧、好逸惡勞的人。這種人當然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人。
當我仔細分辨出這三種人之後,其實這三種人根本是一種人,所有的根源都是「懶」,因為第一種「笨」,其實是因為他懶,所以變笨,因為懶,所以不肯多想、不肯多學,所以長期下來就變成什麼都不會的人。第二種「慢」,其實也是因為「懶」,所以任何事快不起來,只不過拿深思熟慮來搪塞而已。遠離笨、慢、懶,變成我挑選部屬的重要原則。只不過這三項通常在面試時,看不出來;只有在時間印證,要仔細分辨才能體會!
文/何飛鵬
在我長期的工作經驗中,我最怕遇到三種人:笨、慢、懶,這三種人被我列為三不用,因為團隊中只要有這三種人,輕則降低了整個團隊的工作節奏,嚴重的則會損害組織整體的工作成果。只要有這三種人,要不就改變他們,要不就趕走他們。
第一種人--笨,是情節最輕的,這種人最明顯的劇情是:被動,你交代什麼事,他就做什麼,而且通常是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。剛開始我還不敢把這種人列為不能用的範圍,因為人有賢愚,智商有高低,我們怎能嫌棄智商較差的人呢?但經過仔細的觀察,這種人通常不是真的笨,他們在很多其他地方是聰明的,只有在工作上笨,或者應該說是「裝笨」,因為聰明的工作者是自我麻煩,在組織上會越來越忙。這種人的「笨」,是因為不肯花心思在工作上,不具研究精神,不想把事情做好,最後因為態度的消極而變成主管眼中的「笨蛋」!
第二種人--慢,表面的問題也很輕微,因為他做事往往慢一拍,通常無法按照你的期待完成任務。剛開始我也一樣,有人急如烈火,有人後後而來。更何況,慢還有一種正向的解釋,那就是「慢工出細活」、「忙中會有錯」,凡事仔細思考之後,才能一步步穩當的把事情做好。我眼中慢的人通常會用這種理由來告訴我,不應急、不能急,要慢慢來!但長期下來,我終於能分辨:因深思熟慮而慢,還是本質上,習慣性的慢的差異。深思熟慮的人,必要的時候,節奏是可以快的,而習慣性的慢,是無可救藥的拖延,往往要別人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,這種習慣性的慢,就不是我能忍受的。
至於第三種人--懶,則是毫無爭議不可用的人,這種人最明顯的特徵是: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基本上是不做事的人。而一旦被逼得一定要做事,他們通常會用最低的標準來完成。而且最嚴重的是:他們會盡其可能的簡化工作方法,簡化工作流程,甚至不惜犧牲品質,目的只有一個--要減輕自己的工作量,減輕自己的付出。「懶」只是這種人的表徵,其實所有的問題來自他內心的工作態度的不正確,想用最少的投入,得到最大的工作成果。這是投機取巧、好逸惡勞的人。這種人當然是我絕對不能忍受的人。
當我仔細分辨出這三種人之後,其實這三種人根本是一種人,所有的根源都是「懶」,因為第一種「笨」,其實是因為他懶,所以變笨,因為懶,所以不肯多想、不肯多學,所以長期下來就變成什麼都不會的人。第二種「慢」,其實也是因為「懶」,所以任何事快不起來,只不過拿深思熟慮來搪塞而已。遠離笨、慢、懶,變成我挑選部屬的重要原則。只不過這三項通常在面試時,看不出來;只有在時間印證,要仔細分辨才能體會!
文/何飛鵬
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
付出才有資格享受
付出才有資格享受,把幸福視為當然,災難就會反撲
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潮起潮落,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?在消費叢林裡,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?
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,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,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,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。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,告訴女兒:「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,算一算總共多少錢?」
剛考上大學,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,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,一張一張核對,把她刷的項目,用螢光筆畫下來。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,一筆一筆相加,然後不以為然的說:「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,你看,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。」從這天開始,每個禮拜,蔣國樑只要一想到,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:「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?」為此,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,不買衣服,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,念服裝科系的她,還得在家打工,幫爸爸燙襯衫、修改褲子。
1987年回國當上國際投信總經理、1999年被安泰人壽挖角擔任投資部資深副總、2003年被富邦金控禮聘為投資長的蔣國樑,經常負責百億資產的投資;對於孩子,他的財富教育也毫不含糊。
家教一: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、目標,並考量效益
身為「企業家爸爸」,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。孩子要出國度假、購買三C產品,都要寫計畫書,自己計算所需金額,編列預算,計畫資金來源。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、資金運用效益、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。
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,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:
預定計畫執行時間:大二
所需經費 :每個月兩千元(月票,可以上三十堂課)
上課地點 :某某舞蹈工作室
計畫目標 :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
經費來源 :一半從零用錢扣,一半爸爸補貼
這樣的做法,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。
一開始孩子會嚷:「爸爸,我是你的女兒,不是你的員工。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?」他回答:「你們走在(消費)叢林裡,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,我就是害了你。」
因此,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,第一,須負擔自己的花費,量入為出。第二,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。
「再有錢的人,如果欲望無法滿足,永遠是貧窮的。」
一筆獲利交易、一樁成功的上市案、一趟績效奪冠,就毫不手軟的「犒賞自己」上等牛排、干邑好酒的蔣國樑,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,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,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,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。
「意外不知何時來到,你準備好了沒有?」
有過這樣的生死體驗,他常常跟孩子說:「心無掛礙,無所恐懼。」
在投資界二十年,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、名人,現在都不在了,「不是看你有沒有錢,要看你有沒有紀律。」吃喝玩樂,一天之間,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。心靈上的滿足,才是真的富有。
家教二: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,做家事或打工自籌
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,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:「所有的錢,都要用勞力換取。」也就是,除了學費、基本的生活開銷外,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(另一半爸爸補貼)。
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,有司機,但是為了籌錢,孩子要幫忙做家事,自己洗衣服、摺衣服、燙衣服、拖地,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。
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,為了籌措旅費,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,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,終於賺到近兩萬元,其他不足部分,則每個月扣零用錢。
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、學習的時間嗎?
「這是投資,」蔣國樑想得很明白,這是教育的成本,省不得。
「你不讓他體驗,直接給他錢,就是 cost (花費),不是 investment(投資)。」
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,他們夫妻更花心思,更花錢。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,為了安全,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。但他認為,若捨不得孩子「浪費」讀書的時間,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。
「與其那樣,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。」他說,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,不然就是沒有明天。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,以及要付出的代價。
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,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,跟她討論:如果去埃及,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,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五○%才夠旅費;但如果去印尼,只要打工兩週,零用錢也只需要扣一○%,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。孩子用錢,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,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,得向爸爸預支時,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。如果還是亂花,零用錢就被縮減。
家教三: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,災難就會反撲
「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,我願意花更多小錢,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。」蔣國樑說,像全家出門的時候,他和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,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,自己搭公車,轉捷運,去跟他們會合。
蔣小妹說,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,但出去打過工後,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。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(包括午餐、自己買的衣服),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,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帳戶。「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,只是覺得,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。」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,蔣國樑認為,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。
「我可以吃鵝肝醬,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。」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,「把魚翅當粉絲」,他感嘆:「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,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的感覺。」
每年出國旅行,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畫,在有限的預算裡,學習如何節制、省錢。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,他或是太太坐,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。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,「你們沒有賺錢,沒有資格坐商務艙。」
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,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(outlet),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。「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,」
他乘機教孩子,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。甚至,當孩子要買東西時,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的價錢,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。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,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,瞭解真正的人生。
他和太太去黃山旅遊,下山時走下來,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,把那麼沉重的水泥、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,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,回家告訴孩子,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,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。
家教四: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,培養責任心
去印度玩的時候,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,讓孩子知道,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、比古馳的時候,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。「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,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。我教他們,地球是平的,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,明天災難就會反撲。」
人生其實只有『三天』,昨天已成過去,明天還在暮色裡,唯一能抓住的,只有『今天』!
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潮起潮落,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?在消費叢林裡,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?
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,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,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,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。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,告訴女兒:「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,算一算總共多少錢?」
剛考上大學,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,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,一張一張核對,把她刷的項目,用螢光筆畫下來。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,一筆一筆相加,然後不以為然的說:「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,你看,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。」從這天開始,每個禮拜,蔣國樑只要一想到,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:「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?」為此,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,不買衣服,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,念服裝科系的她,還得在家打工,幫爸爸燙襯衫、修改褲子。
1987年回國當上國際投信總經理、1999年被安泰人壽挖角擔任投資部資深副總、2003年被富邦金控禮聘為投資長的蔣國樑,經常負責百億資產的投資;對於孩子,他的財富教育也毫不含糊。
家教一: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、目標,並考量效益
身為「企業家爸爸」,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。孩子要出國度假、購買三C產品,都要寫計畫書,自己計算所需金額,編列預算,計畫資金來源。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、資金運用效益、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。
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,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:
預定計畫執行時間:大二
所需經費 :每個月兩千元(月票,可以上三十堂課)
上課地點 :某某舞蹈工作室
計畫目標 :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
經費來源 :一半從零用錢扣,一半爸爸補貼
這樣的做法,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。
一開始孩子會嚷:「爸爸,我是你的女兒,不是你的員工。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?」他回答:「你們走在(消費)叢林裡,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,我就是害了你。」
因此,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,第一,須負擔自己的花費,量入為出。第二,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。
「再有錢的人,如果欲望無法滿足,永遠是貧窮的。」
一筆獲利交易、一樁成功的上市案、一趟績效奪冠,就毫不手軟的「犒賞自己」上等牛排、干邑好酒的蔣國樑,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,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,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,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。
「意外不知何時來到,你準備好了沒有?」
有過這樣的生死體驗,他常常跟孩子說:「心無掛礙,無所恐懼。」
在投資界二十年,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、名人,現在都不在了,「不是看你有沒有錢,要看你有沒有紀律。」吃喝玩樂,一天之間,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。心靈上的滿足,才是真的富有。
家教二: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,做家事或打工自籌
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,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:「所有的錢,都要用勞力換取。」也就是,除了學費、基本的生活開銷外,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(另一半爸爸補貼)。
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,有司機,但是為了籌錢,孩子要幫忙做家事,自己洗衣服、摺衣服、燙衣服、拖地,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。
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,為了籌措旅費,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,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,終於賺到近兩萬元,其他不足部分,則每個月扣零用錢。
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、學習的時間嗎?
「這是投資,」蔣國樑想得很明白,這是教育的成本,省不得。
「你不讓他體驗,直接給他錢,就是 cost (花費),不是 investment(投資)。」
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,他們夫妻更花心思,更花錢。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,為了安全,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。但他認為,若捨不得孩子「浪費」讀書的時間,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。
「與其那樣,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。」他說,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,不然就是沒有明天。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,以及要付出的代價。
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,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,跟她討論:如果去埃及,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,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五○%才夠旅費;但如果去印尼,只要打工兩週,零用錢也只需要扣一○%,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。孩子用錢,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,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,得向爸爸預支時,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。如果還是亂花,零用錢就被縮減。
家教三: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,災難就會反撲
「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,我願意花更多小錢,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。」蔣國樑說,像全家出門的時候,他和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,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,自己搭公車,轉捷運,去跟他們會合。
蔣小妹說,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,但出去打過工後,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。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(包括午餐、自己買的衣服),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,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帳戶。「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,只是覺得,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。」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,蔣國樑認為,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。
「我可以吃鵝肝醬,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。」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,「把魚翅當粉絲」,他感嘆:「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,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的感覺。」
每年出國旅行,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畫,在有限的預算裡,學習如何節制、省錢。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,他或是太太坐,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。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,「你們沒有賺錢,沒有資格坐商務艙。」
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,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(outlet),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。「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,」
他乘機教孩子,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。甚至,當孩子要買東西時,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的價錢,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。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,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,瞭解真正的人生。
他和太太去黃山旅遊,下山時走下來,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,把那麼沉重的水泥、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,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,回家告訴孩子,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,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。
家教四: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,培養責任心
去印度玩的時候,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,讓孩子知道,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、比古馳的時候,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。「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,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。我教他們,地球是平的,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,明天災難就會反撲。」
人生其實只有『三天』,昨天已成過去,明天還在暮色裡,唯一能抓住的,只有『今天』!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