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時代流行的口號.宣言,沒有一個領導.老闆會拒絕以人為本這個時髦的想法.因為它看上去養眼,聽起來悅耳.養心.不少團體.企業.政黨把他寫進章程.很多時候,領導人.老闆只是流行於推銷新的概念.虛幻缺實.沒有從心理感召到大家相信他以人為本.
赫茲伯格提出雙因子理論,對以人為本操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,而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分析,提供了兩點因素,一是保健因素.一是激勵因素.保健因素多是保健功能,滿足這些只能讓人不會產生不滿意,而非滿意;要滿意這必須有激勵因素,對人關懷.滿意環境及對未來的希望等等.
由此可見,目前我們從事的是真的以人為本嗎?保健因素就像人的健康,沒有健康一定不會快樂,有了健康也未必快樂,以人為本是體現在激勵因素,體現在人的內心,只有處處以"你"為本,方能感召,心是需要心來滋潤,以人為本不是口號!它需用心經營.
心態決定命運.決定行為方向.決定成果;有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...有兩位公高層都有崇高理想,希望在艱難時期能為公司社會群眾做出貢獻,一起相約吃飯談論合作事宜,卻因為"蕹菜"的辣不辣而大吵起來,差點大打出手,最後當然是不歡而散!是想想大家都忘了最初的目標,只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,當事人就踩著油門,像無關緊要的新目標一路狂奔!
心態是會感染自己,感染他人,有如氣候般難以察覺,但也能從人的行為中觀察出來.想打動一個人的心,必須經過關心=>用心=>動心的過程;有如父母對小孩,沒有關心他在想什麼,需要什麼,理想是什麼,而主觀的斷定就是這樣.孩子應該按照父母意願去發展,甚至於維護自己想法的正確性,當孩子有不同的意見時就進行壓制,久而久之可想而知.
關心對方才能與對方同步,關心對方有時需要換位思考;就如中國字"恕",拆開就是如.心,能夠如心將心比心才能真正寬恕關心;而用心服務更是重要,如果不用心服務,別忘了群眾是用心體驗,得出他們認為對的答案,群眾的意見不一定會傳到老闆的耳朵,但群眾的投票肯定會影響老闆的結果.
感召是一種心對心的感召,沒有感召者的關心.用心又怎麼會讓被感召者走進動心的大門.
2 則留言:
hi
希望老闆會明白你的用心良苦!
張貼留言